close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 暢銷雜誌2017
商品訊息功能
momo購物網折價券
【編輯室報告】
對鏡猜疑,或與蛇的排練
副總編輯丁名慶
我站在鏡子前面,對自己又愛又恨,卻始終不能明瞭愛情到底是什麼?
──蕭蔓,〈愛情是什麼〉
如今沒有「另一張臉」的當代(台灣)人,可說是相當罕聞了吧?──我們有幸還認識幾個這樣的寫字者──但比起大部分時間僅用臉書聯絡工作,或作為起居注流水帳、讀書閱世筆記、早午晚報替代物的我輩來說,蕭蔓使用臉書,一開始似乎僅出於一個偶然念頭,但後出轉精,將臉書的互動價值與本質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,竟循此又跋涉回到了暫別多年的文學書寫(或以文字與內心不厭其煩對話)陣營中。
這不是說她與這年紀其實尚輕,且每日無數變的新興社群媒體依存甚深,而是在於她將每日所見,亦是攬鏡自照,他人的臉,自己的臉,所承載的幽微情感、關係、意圖與欲望,以及由此而生的歡喜煩惱,執著或自由(儘管都是兩兩矛盾的情感),催動到極致,坦率不掩飾地將之打磨成更愛人也更愛己(反過來也成立的)的利器。
我想起才剛看過,本期「詩人部落」別冊,陳黎引介的日本女歌人和泉式部:
「渴望見到他,渴望/被他見到——/他若是每日早晨/我面對的鏡子/就好了。」
「為愛而生」,亦「因生而愛」,像條頭尾相銜的蛇,希臘神話裡的Ouroboros,以自己的存在與能量為食,噬滅亦是重生,循環不已,樂此不疲;因此她(們)或她的文字皆是愛的化身,她自己就是愛,義無反顧地直面、承受所有對愛的撕扯、索討與傷害。
那些來自愛的,正是來自另一個我。在臉書與書寫/愛情辯證不止的對鏡關係中,蕭蔓顯然未曾稍停自我對談,或對質(亦是互為人質):誰在鏡中,誰又在鏡外?哪一邊是更美好而可欲的呢?哪一邊又是自困受苦但又打死不退展現高貴靈魂的呢?
「對一切事物的『迷戀』中,我們的孤獨,如此忙碌。」(〈迷戀〉)
於是(也同步在她臉書上披露、攢集的)文字是原因也是結果,從來都僅隨心意而動,彷彿低空飛過生命、愛情的崎嶇幽谷,充滿風險刺激但也讓人印象深刻,回味無窮。
或是在平淡、故作輕鬆的願望裡,隱隱閃現鏤刻於漫長歲月彼端的匱缺與痂痕。
本期雙封面,蕭蔓無疑寫著僅屬於她自己的愛憎表;對鏡地看,張愛玲亦藉回溯、詮解早年生活,申說她對生活、生命的「態度」──當然她的書寫自身,即是態度。若我們總說張愛玲代表、接引一個逝去但彼時光影藉由她不斷回返折射的年代,同是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張愛玲,與一直都極喜歡張愛玲的蕭蔓,字裡行間展現的姿態,皆有時代俱由我造,我(與我的書寫)即是我的時代的豪氣。
初見〈愛憎表〉難掩光華的新稿──這或也是一種望文生義的「重版出來」?──我們編輯室著實受了不小驚嚇;但隨即更感動於保存者、整理者們對於至誠追隨的作家投注心神的規模與細緻,因而造福讀者,使「不在場」重新成為「在場」,泯除幽冥現世的時空遙隔──這亦似網路當年創生的初衷了吧。
後見之誤的謬想:若「張愛玲也使用臉書」,作為一種與世界保持若有似無聯繫、仍可觀察人心人性的選擇,似乎也不至於太有違和感?還是她與這世界都會很快不耐於彼此終究難以同調的頻繁打擾,又退回各自的獨善其身?或還可想像的,恐怕便不會有這篇「未寫完」或「寫不完」的〈愛憎表〉,僅僅可能在無人知曉或過目即忘的時刻,漏洩出一些懸念以上,作品未滿的沮喪懊惱碎片、不平不滿抓痕,一如我們最常在網路世界邂逅、撞擊的,永不完成亦不能饜足的愛與憎,世界微塵;不瘋魔(歷練愛與憎),不成活。
那得要多強悍的性情與心臟呀。
商品訊息簡述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分享給你們囉!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
讀者11月2011第11期 ![]() |
講義月刊11月2011第295期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
:
商品訊息描述:
momo購物網折價券
蕭蔓
男半球與女半球
臉書蕭蔓,情書蕭蔓
耶路撒冷的憂鬱──困難的愛
盲戀──在哪裡跟誰尋歡作樂真的重要嗎?
我老杜,杜月笙的杜
2016,我和我自己談一談
白先勇縱談《紅樓夢》的前世與今生
專欄:陳芳明、紀蔚然;小說連載:胡晴舫
我的(偽)理想文學雜誌:周丹穎《橫行文學誌》
新單元【詩生活提案】孫維民、葉覓覓等八位詩人的私電影
陳黎談日本短歌的美與哀愁,林禹瑄、熒惑談詩人涉事/世
【雙封面】
最後的張愛玲
愛憎表
23071字完整刊出
馮睎乾整理:〈愛憎表〉的寫作、重構與意義
【編輯室報告】
對鏡猜疑,或與蛇的排練
副總編輯丁名慶
我站在鏡子前面,對自己又愛又恨,卻始終不能明瞭愛情到底是什麼?
──蕭蔓,〈愛情是什麼〉
如今沒有「另一張臉」的當代(台灣)人,可說是相當罕聞了吧?──我們有幸還認識幾個這樣的寫字者──但比起大部分時間僅用臉書聯絡工作,或作為起居注流水帳、讀書閱世筆記、早午晚報替代物的我輩來說,蕭蔓使用臉書,一開始似乎僅出於一個偶然念頭,但後出轉精,將臉書的互動價值與本質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,竟循此又跋涉回到了暫別多年的文學書寫(或以文字與內心不厭其煩對話)陣營中。
這不是說她與這年紀其實尚輕,且每日無數變的新興社群媒體依存甚深,而是在於她將每日所見,亦是攬鏡自照,他人的臉,自己的臉,所承載的幽微情感、關係、意圖與欲望,以及由此而生的歡喜煩惱,執著或自由(儘管都是兩兩矛盾的情感),催動到極致,坦率不掩飾地將之打磨成更愛人也更愛己(反過來也成立的)的利器。
我想起才剛看過,本期「詩人部落」別冊,陳黎引介的日本女歌人和泉式部:
「渴望見到他,渴望/被他見到——/他若是每日早晨/我面對的鏡子/就好了。」
「為愛而生」,亦「因生而愛」,像條頭尾相銜的蛇,希臘神話裡的Ouroboros,以自己的存在與能量為食,噬滅亦是重生,循環不已,樂此不疲;因此她(們)或她的文字皆是愛的化身,她自己就是愛,義無反顧地直面、承受所有對愛的撕扯、索討與傷害。
那些來自愛的,正是來自另一個我。在臉書與書寫/愛情辯證不止的對鏡關係中,蕭蔓顯然未曾稍停自我對談,或對質(亦是互為人質):誰在鏡中,誰又在鏡外?哪一邊是更美好而可欲的呢?哪一邊又是自困受苦但又打死不退展現高貴靈魂的呢?
「對一切事物的『迷戀』中,我們的孤獨,如此忙碌。」(〈迷戀〉)
於是(也同步在她臉書上披露、攢集的)文字是原因也是結果,從來都僅隨心意而動,彷彿低空飛過生命、愛情的崎嶇幽谷,充滿風險刺激但也讓人印象深刻,回味無窮。
或是在平淡、故作輕鬆的願望裡,隱隱閃現鏤刻於漫長歲月彼端的匱缺與痂痕。
本期雙封面,蕭蔓無疑寫著僅屬於她自己的愛憎表;對鏡地看,張愛玲亦藉回溯、詮解早年生活,申說她對生活、生命的「態度」──當然她的書寫自身,即是態度。若我們總說張愛玲代表、接引一個逝去但彼時光影藉由她不斷回返折射的年代,同是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張愛玲,與一直都極喜歡張愛玲的蕭蔓,字裡行間展現的姿態,皆有時代俱由我造,我(與我的書寫)即是我的時代的豪氣。
初見〈愛憎表〉難掩光華的新稿──這或也是一種望文生義的「重版出來」?──我們編輯室著實受了不小驚嚇;但隨即更感動於保存者、整理者們對於至誠追隨的作家投注心神的規模與細緻,因而造福讀者,使「不在場」重新成為「在場」,泯除幽冥現世的時空遙隔──這亦似網路當年創生的初衷了吧。
後見之誤的謬想:若「張愛玲也使用臉書」,作為一種與世界保持若有似無聯繫、仍可觀察人心人性的選擇,似乎也不至於太有違和感?還是她與這世界都會很快不耐於彼此終究難以同調的頻繁打擾,又退回各自的獨善其身?或還可想像的,恐怕便不會有這篇「未寫完」或「寫不完」的〈愛憎表〉,僅僅可能在無人知曉或過目即忘的時刻,漏洩出一些懸念以上,作品未滿的沮喪懊惱碎片、不平不滿抓痕,一如我們最常在網路世界邂逅、撞擊的,永不完成亦不能饜足的愛與憎,世界微塵;不瘋魔(歷練愛與憎),不成活。
那得要多強悍的性情與心臟呀。
-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155期:第拾貳卷第拾壹期(2016年7月號)
編輯室報告
008對鏡猜疑,或與蛇的排練 丁名慶
2020年台灣文學關鍵字
018紙本書 陳南宗
020字數限制 盧郁佳
熱音與低語
022尬車 蔡文騫
024新世界 張簡單
封面專輯 蕭蔓──男半球與女半球
〔自述〕
030我的寫作是雌雄同體 蕭蔓
〔情書〕
032男半球的初夜,女半球的一加一
〔遊記〕
036耶路撒冷的憂鬱──困難的愛 蕭蔓
〔對鏡〕
048 2016,我和我自己談一談 蕭蔓
〔小說〕
058盲戀──在哪裡跟誰尋歡作樂真的重要嗎? 蕭蔓
068我老杜,杜月笙的杜
〔側看〕
080我在臉書認識蕭蔓 普悠
陳芳明專欄:晚秋書
086告別洛杉磯
紀蔚然專欄:洪席耶論美學
092藝術之為胚芽(下)
胡晴舫連載:斷崖
100屍體在說話
我的(偽)理想文學雜誌
105《橫行文學誌》 周丹穎
地球書房
112所有愛(與孤獨)都安然無恙 楊隸亞、黃文儀、蔡雨辰、吳馬克、謝育昀、黃宗潔
國際文壇
116透過「陳舜臣」這面鏡 盛浩偉
【別冊】詩人部落
〔名家評論〕
短歌的美與哀愁 陳黎
〔經典復興〕
象牙塔裡沒有惡魔——文學史和音畫敘事中的殖民地詩歌 柳書琴
〔雙子星通信〕
理想中詩人的涉世/涉事姿態? 林禹瑄/提問
什麼樣的詩歌最能夠觸動到你? 熒惑/提問
〔原民新聲代〕
有那麼久被你想了,阿道?巴辣夫 瓦歷斯?諾幹
〔詩生活提案:看電影〕
進入內心的世界 孫維民、銀色快手、夏夏、葉覓覓、吳兪萱、孫得欽、陳柏伶
【雙封面】
張愛玲專輯
〔全文〕
愛憎表 張愛玲
〔析論〕
〈愛憎表〉的寫作、重構與意義 馮睎乾
特別刊載
經典小說《紅樓夢》的前世今生 白先勇
一刻書
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身世會真正逸散
陳南宗、孫梓評、潘弘輝、沈花末、銀色快手、林餘佐、任明信、祁立峰、楊婕、洪茲盈、田威寧、童偉格、林劭璚、楊隸亞、陳又津、王文娟、夏夏
商品訊息簡述
:
- 刊別:月刊
- 級別:普遍級
- 出版社:印刻出版
- 出刊日:2016/7/7
- 出版地:台灣
- 語言:中文
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2016第155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